為什麼一對四是英文學習的「黃金比例」?
- Ian Chen
- Jul 3
- 2 min read

在師大附中的七年教學裡,我最愛做的事就是把大班分成小組討論。
每當我說「好,現在四人一組討論這個問題」,教室裡的氣氛就會瞬間活躍起來,就連原本害羞內向的同學,在同儕小組的安全感中,也會願意開始開口表達意見。
很多老師喜歡把分組當成競賽的手段,但我發現四人小組真正的魅力在別的地方。當學生從被動的聽眾變成主動的表達者時,思想開始碰撞,關係也變得更緊密。他們會從彼此身上學到我教不到的東西,那種心理防備也慢慢放下了。
這個經驗讓我開始思考:如果四個人的討論這麼有效,那專門的四人小班會是什麼樣子?一對一的課堂,學生容易緊張,就像獨自站在聚光燈下,老師全程盯場。 大班制的課堂,即使我努力讓每個人都參與,還是會有些學生習慣當安靜的觀眾,30個人的班級裡,平均每個學生一堂課只有不到2分鐘的發言機會,更不用說傳統大補習班動輒上百人,往往淪為看老師獨秀。而四個人圍坐討論時,注意力會分散在四個人身上,每個學生都有「安全的發言空間」。這種緊密的安全感,讓人更敢表達自我。
想像一下討論紐約時報的文章時: 先讓每個學生獨自思考(Think),再兩兩配對交流想法(Pair),最後四人一起分享討論(Share)。這個 “Think, pair, share” 的過程讓學生有機會從一人到四人,不只是在練習英文,更是在一個溫暖支持的環境下,慢慢表達與修正自己的想法。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發言時間,同儕的不同想法會激發更深層的思考。
在四人小班裡,學生會聽到三種不同的理解方式、三種不同的表達角度。這種「多元觀點的碰撞」,比任何單方面的講解都更能幫助他們建立英文思維。更重要的是,當看到同儕也在努力、也會犯錯、也在成長時,學習就變成一場有夥伴的冒險,再也不會孤單。
而且也因為一堂課只有四個學生,我能清楚記住每個人的學習特點、每個人的進步軌跡。既能給予個別指導,又能創造豐富的同儕互動。這就是我堅持「一對四」的原因:這真的是英文學習最舒適也最有效的環境。
Comments